1329388422-2869871928_n (1)  

今天看了國光劇團的《艷后和她的小丑們》,老實說看得不大盡興....
也不是說戲難看或討厭......第一次看戲看得一肚子悶鳥....= =
那感覺像是看搖滾莫札特當小莫和薩薩正抱在一起的時候,忽然Dove跳上台說:
"嘿~大家知道為什麼沒有男女對唱嗎????我來告訴你們!!!^_<"
X的!!就算我想知道也不要在這個時候這樣講出來好嘛!!!???=______=


我喜歡當代傳奇和國光的新編京劇,喜歡魏海敏,對這個題材也感到好奇~
對這齣劇沒有什麼概念就去看了,光看這個劇名是悲劇還是鬧劇也不知道~
一開幕,豔后的獨唱就婊了以她為題材的戲劇(大意是她什麼都不怕,就怕她的故事被後人亂演...)
這種新鮮又直白的”不妙”感一直持續到最後........

編劇大膽用了戲中戲的手法,安排編導角色上台自己破梗吐槽,似乎刻意製造疏離感~
一個原先要飾演"占卜師"的角色因為遲到被喀戲,但該演員又一直回劇場嚷嚷不走~
還有一個搞不清狀況的提詞人的角色,一開始拿的是莎士比亞的劇本不知劇本早被改編了
最表面的解讀----提詞人代表原著,占卜師代表被改編劇本去除的"命運"的觀點
台詞中還自婊別亂加進女性意識啦,文藝腔啦,政治部份刪掉啦~

是增加了趣味性和思考性,可是這樣跳進跳出看戲曲很不痛快
要不是角兒們撐得起就敗了,不大喜歡編導把自己放這麼大,自己跳出來導讀解構,這樣玩有點浪費演員
就算我不算”傳統”戲曲迷,也不排斥這種編劇手法
但整齣戲缺乏統一的調性讓人很難融入(也許這就是編導要的效果)
連帶使得澎湃的音樂路人化,帶來的不是感動而是哭笑不得~
當年爭議頗大的八月雪也是看過,就算看不懂,至少我還能接受玄虛模糊留下的空白
而直接在舞台上破梗,掉書袋,剛開始還覺得有趣,但比例太多太超過了,覺得只是在耍小聰明,並不特別高明~
剛開始以為不惜用戲中戲的結構破壞本編的質感是要講什麼大道理?變什麼大戲法?看到後來只覺得空洞
難道把改編劇本可能遭到的質疑呈現在台上當有趣就可以避掉批評?省得解釋? 

不禁要質疑是不是編導沒有能力將所有想法統合在一個完整的敘事面來詮釋才採取這種方式?
(能玩到像電影蘭花賊那樣就服你....)
進一步的問題是----京劇的形式適合詮釋這種劇本嗎?或說這種劇本需要以京劇來表現嗎?
如果最大重點是要表現編劇對這個題材的新解,用話劇音樂劇其他方式也可以呀,何必動用華麗精細的製作呢?

雖然我是一個只看過幾齣新編京劇的外行小觀眾,新編京劇融入的元素也很多元
對於會在劇中獲得什麼樣的滿足還是會有些固定的期待:
傳統京劇形式和舞台表演本身的美感和藝術性,結合現代與傳統的娛樂性,劇本與台詞帶來的思考性 
這一齣戲在第三項作得很直白了,只差沒要求觀眾站起來動動腦,而且深度不足
劇中有丑角,不乏詼諧的對白與橋段,視覺上的享受和娛樂性也是有~
但第一項被切割得很破碎,想要好好欣賞融入唱段場景的時候馬上被解構掉,情緒被打斷
看戲習慣是看到聽到精彩的段子馬上鼓掌叫好 
而這齣戲的敘事方式跳進跳出,劇情節奏不留空檔,相當強勢的推演下去,似乎也不期待觀眾的反應,令人無從"著手",唱功佳武功佳的演員得到的掌聲恐怕沒有一句過場俏皮話得來的多,嘆!!

舞台的部份....音效是怎麼回事啊???!!!mic的問題嗎????(3/31 PM2:30)
魏海敏的聲音有嗡嗡的雜音,盛鑑的聲音更是蒙糊一團!!!!怒!!!!!!!!!
服裝不錯,舞台算中規中矩,大概因為是戲中戲的關係,有點"台上台"的設計
角色的話....老實說,我一直在想像吳興國來演安東尼會怎樣.....orz
畢竟這種生離死別的戲碼像是慾望城國,霸王別姬,樓蘭女....一向都是看他和魏海敏主演的....
盛鑑的聲音給我的感覺偏小生,較沒有將軍的霸氣蒼勁....
朱勝麗的唱作一向甜美俏皮,夏蜜安這角色游刃有餘,對她很期待!
溫宇航這是第一次看他演戲,喜歡他演的屋大維,唱得很好,而且大部份是傳統唱段,比較沒被解構到(總算能讓我專心聽段戲了...T_T)
丑角太監的角色我也一直想著若是林朝緒來演會怎樣.....orz
演富爾維雅的戴心怡那段武場也不錯....沒給觀眾鼓掌的機會真遺憾吶~
還有戲份不少的使者許孝存,戲曲裡的使者報馬總是很精彩啊~XD
飾演說書老翁的鄒慈愛是專攻老生的女士喔,覺得戲曲中的角色能"跨性別"演出也是很有趣的部分
只要有適合詮釋的嗓音,男生女生都可以扮演花旦或老生,多開闊的國度呀~!
魏海敏不用說啦,一如往常的完美!!!
終幕前最後一句 "我此生已足~~"漂亮花腔的再沒有煩人的插科打諢來干擾,觀眾終於"順利"爆出掌聲,昭然宣示她才是"主角"
對!!我就是來看角兒!!!聽戲!看明星!!看噱頭的啊!!! =w=
請把舞台還給"演員"好嗎??
 

當代傳奇和國光各有一王一后,覺得傳奇的戲大都是"男人戲",國光大都是”女人戲"
金鎖記是國光的經典,上一齣看的孟小冬也很喜歡(還看到哭了...= =)
國光多以女性角色為出發,但有時候覺得心理層面的描繪太細碎,詞白太"文藝腔了",有點雞皮疙瘩...
還是喜歡當代傳奇的戲碼多一點,更豪氣些,觀照面更廣,呈現元素更靈活~
像是契科夫傳奇甚至幾乎沒有京劇的元素,硬底子的京劇演員拋開形式化的身段作工,即使在單純的音樂劇場仍有極強大的表現力,可以看出身為劇團身為演員對於"戲劇"本身的原始熱情與活力~
之前看過的當代傳奇和國光的戲我敢推荐給沒完全沒接觸過這類型劇種的朋友
但這齣《艷后和她的小丑們》......我不敢.......

 
至於劇本為什麼是這樣,如果覺得舞台上的解說還不夠詳盡,節目手冊和訪談中有更多解答喔,戲劇學者一定很有興趣研究吧~我只是個胃口被它搞壞的膚淺觀眾,懶得再看也懶得多想了,附上連結:
以上感想純屬個人碎唸,若感到不快請勿見怪...=w=
(ps.別看文裡罵很兇的樣子,我比坐附近的觀眾鼓掌還熱烈還大聲喔....=_=....為劇組全員鼓掌!(除了編劇)) 
 
 
→→ Taipei Times的評論: Too clever by half 
幾乎全面負評...."Unforgivably, it was almost entirely devoid of soul. The result was eye-catching rather than memorable." 
"Here is a playwright showing off his familiarity with the classics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essing around with the now rather tired tropes of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but not really attempting to say anything of any significance."

關於其他部份的批評我不予置評,但上面這段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dyu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